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兩隊一室”改革煥發警務活力,警情下降破案率上升呼倫貝爾
盛夏時節,每到傍晚的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美食街上,霓虹燈閃耀、游人如織,一家家酒吧、燒烤店、火鍋店都開門迎客,煙火氣漸濃。“大街上能看到警車巡邏,在馬路上也能看到警察身影,來這里旅游心里挺踏實的。”來自四川成都游客劉阿姨樹起大拇指說。
民警在美食街巡邏
2019年以來海拉爾區公安分局錨定基層導向,推動重心下移,兩級機關下沉警力255人充實派出所警力。通過做精綜合指揮室、做專社區警務隊、做強案件辦理隊,海拉爾區公安分局“兩隊一室”(即綜合指揮室、社區警務隊、案件辦理隊)改革初見成效,群眾感覺警察就在身邊,安全感大大提升。
“今年上半年,海拉爾區刑事案件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49.2%,破案率上升35.6%,電信網絡詐騙初步實現“兩升兩降”,重大惡性案件和現行命案全破,矛盾糾紛調解成功97.6%。”海拉爾區政府副區長、公安分局局長滕立山介紹說。
“海拉爾區河東新華書店居民樓內群眾報警稱電腦、手機等物品丟失。”海拉爾區公安分局勝利街派出所綜合指揮室接到警情,值班指揮長趙偉第一時間部署“兩隊”趕赴現場。社區警務隊發揮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協助案件辦理隊進行大量的摸排、走訪,努力查找嫌疑人的蛛絲馬跡,“兩隊”和“一室”互通信息,同步開展分析研判。
勝利街派出所民警進行指揮調度
僅用3個小時,勝利街派出所案件辦理隊就將犯罪嫌疑人鄂某、金某抓獲。經過審訊深挖,勝利街派出所共抓獲6名犯罪嫌疑人,帶破盜竊案5起、搶劫案1起。派出所綜合指揮室依托“中心城區公安機關一體化110接處警”建設,發揮“情指勤輿”一體化實戰化警務運行機制作用,運用視頻資源,配備警務通、5G執法記錄儀、350兆對講機······隨著派出所“兩隊一室”改革的不斷深入,實現了局機關、派出所、民警三級貫通、扁平化指揮,綜合指揮室在派出所指揮調度、情況研判、指導打防等方面的工作效能大大提升。
“案件辦理隊全心全意搞好案件偵辦,社區警務隊從入社區變為‘駐’社區,‘兩隊一室’改革減少基層民警輔警的工作壓力,基層派出所的整體工作效率大幅提升。”滕立山說。
“趙叔,您和大娘疫苗都接種了吧?”“李奶奶,最近騙子專門騙老年人,您可注意,有事兒趕緊聯系我。”在海拉爾區華聯社區,勝利街派出所華聯社區民警吳巖煒和社區工作人員、志愿者在小廣場上不時和過往居民攀談,說得最多的是疫情防控和反詐宣傳。
民警堅守護學崗
“以前接處警、辦案子、值夜班,需要擠出時間去社區,自從改革后就可以扎在警務區里工作。”社區民警吳巖煒對此次“兩隊一室”改革感觸很深。
“兩隊一室”改革后,為使社區民警真正實現由“下”社區向“在”社區的本質轉變,根據各所警務區數量的不同,按照環節干部副職標準選拔使用23名社區警務隊警長,在社區兼職黨委副書記或非黨員警長兼職社區副主任,各警務區設立專門辦公室,接入公安辦公網絡,實行“123+N”人員配備模式,即每個警務區由1名警長、2名民警、3名輔警和N名社區網格員、保安員、物業工作者、志愿者等協同開展工作。
民警在沿河路段巡邏
成為社區“穿警服的副主任”后,正陽街派出所副所長姚智文創新實踐“七色工作法”,利用一圖一表立體化展現轄區人員情況,用彩色鉛筆將日常走訪中登記的黨員家庭、生活困難家庭、孤寡老人等分為7種類型整理成檔,老戶遷走、新戶入住情況隨時進行更新,社區群眾有困難、鄰里有矛盾,第一時間就能找到家里。建立矛盾糾紛多元調解中心、設置社區群眾訴求服務站、組織三所聯調······每個派出所都因地制宜地開展矛盾糾紛化解,形成了“一所一特色”的模式,打造“楓橋經驗”升級版,努力實現“矛盾不上交、就地能化解”的工作目標。
[責任編輯:任麗華]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