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億頭柞蠶結“金”繭 內蒙古最大柞蠶生產基地豐收在望呼倫貝爾
眼下,阿榮旗柞蠶已經開始大面積作繭,5000余戶蠶農迎來收獲季。
柞蠶屬于半野生狀態下的經濟昆蟲,具有天然、綠色、有機等特征。柞蠶渾身是寶,兼有食用和保健價值,也是上好的絲綢加工原料。
阿榮旗是內蒙古自治區最大的柞蠶生產基地、柞蠶良種繁育基地和最大的蠶繭集散地,柞蠶單產和蠶農收入居全國之首。今年,阿榮旗放養柞蠶13.2億頭,蠶業綜合產值預計可達到2.3億元。
據了解,阿榮旗現有宜蠶柞林面積60萬畝,已開發蠶場達47萬畝,是東北地區最大的“二化一放”(即通過人為低溫控制,使柞蠶達到放養一次的目的)柞蠶種業基地,年產“二化一放”柞蠶種10萬公斤。每年有來自遼寧省、吉林省和黑龍江省等地的四五十家客商蜂擁而至,搶購阿榮旗90%左右的商品繭。這里也是最大的商品繭基地,放養量4000余把,放養戶5000余戶。2021年全旗放養蠶4016把、養蠶戶5018戶,商品繭產量達600余萬公斤,蠶業產值達2.3億元,成為幫助農民增收致富的“短少快”項目。蠶業發展既能保護生態環境,又促進了經濟發展,是阿榮旗“富民強旗”的重要產業之一。
近年來,阿榮旗科學規劃,全面建設生態型蠶場。“宜林則林,宜蠶則蠶”,在堅定不移地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做到科學合理開發利用。依靠政策支持、項目帶動、科技支撐、服務助農等具體措施,加強先進技術、新品種和科技成果引進、推廣,加強柞蠶良種繁育和種質檢測、檢疫及病蟲害預報、防治,變資源優勢為經濟效益,逐步建立深加工、延長產業鏈,大力推進產業化經營。(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趙元軍 趙文萃通訊員 李剛)
[責任編輯:石堯]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