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讓老城區煥發新生機包頭
小區換上新路燈
“多年來一直在人民公園晨練,改造以后的人民公園更漂亮了,不僅重新打造了運動場所,還整修了破損的地面,增加了綠植,更方便了我們休閑、健身、娛樂,政府真是為我們做了一件大好事!”日前,在完成改造重新開放的人民公園內,市民于先生向記者分享著自己的喜悅之情,改造一新的人民公園也在這個春天煥發了新的生機。
道路平坦寬敞,建筑鱗次櫛比,街區美麗多姿,公園隨處可見,小區環境整潔有序,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爆棚”……近年來,東河區大力推進城市更新,讓老城區煥發出新生機。
“由于建設年代久,我們小區的地下管網和道路破損嚴重,過去經常為這些問題苦惱,街坊鄰居反復找人修繕。現在,小區里路面平整開闊,拆除了私搭亂建的違章建筑,配備了健身器材,整體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關鍵是上下水管道也進行了更換,困擾我們多年的漏水問題得到了根治,再也不用為這些問題犯愁了。”家住鐵西街道芳草社區三街二區的劉大媽向記者介紹老舊小區改造的好處。
據了解,2022年,東河區在自治區旗縣區中率先啟動城市更新,完成鐵西、南圪洞、東站、和平路街道45個小區基礎改造工程,改造老舊小區208個、350萬平方米,拆除涼房13700多個、8萬多平方米,改造供熱、供氣、雨污管網150公里,讓4.3萬戶居民住宅舊貌換新顏。完成了人民公園景觀環境提質工程,因地制宜新建體育休閑場地40處,將散布于群眾身邊但不便于群眾利用的空間、綠地整合集成,建成口袋公園30處,新增綠地1.7萬平方米,讓市民更加便捷地享受更多的綠色福利。
2023年,包頭市東河區將繼續吹響“城市有機更新”號角,投入6.4億元實施24個重點城建項目。實施和平路、南圪洞、鐵西等重點片區城市有機更新,堅持“輕更新、微改造”,合理布局生活、生產、生態空間,完善市政基礎配套設施,用好工業遺跡、歷史文化、特色街區等資源,打造“產、城、人”深度融合發展新樣板。鞏固提升老舊小區改造成效,改造老舊小區52個、47萬余平方米,改造供熱二次管網24萬余公里。優化交通路網,實施景觀提升改造,新建“口袋公園”,增設小微景觀節點,打造群眾新休閑、慢生活、微度假的共享空間,讓老百姓更具獲得感。
環境整潔、停車方便、道路通暢……這些都是居民最關心的身邊事,也是能讓居民感到舒心幸福的事。2022年,東河區積極實施城鄉環境整治“十大攻堅”行動,以“繡花功夫”做好城市精細化管理。拆除違建1.8萬平方米,整治背街小巷60條,施劃停車泊位1.4萬個,建成“鹿城管家”街長制智慧管理平臺,實現了城市管理信息化、標準化、動態化,讓人民群眾真切體會到了“數字化管理”給生活帶來的便利。
家住楊圪楞街道安居社區72歲的王大爺早已走遍了東河區的大街小巷,提起東河區近兩年的變換,王大爺贊不絕口。“近幾年東河區的變化,放到以前,我想都不敢想。過去的大水卜洞從土坑水溝變成了漂亮的公園。過去我們擠在老北梁低矮破舊的平房,現在在安置區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樓房,樓下公園、社區活動室等都有。尤其是當我看到生活多年的老北梁拆遷區上建起了包一中和公園路小學分校,附近還有吾悅廣場,聽說還要建新的商場、醫院,真是內心感慨萬千。”
2023年,東河區將抓住市委、市政府把北梁片區建設納入全市重點工作的重大機遇,立足“生活+產業”定位,加快北梁片區13平方公里開發步伐,爭取土地出讓優惠政策,有效保障城市形態、業態、文態、生態“四態合一”。
抓實包一中周邊、景開中學周邊、喬家金街3個重點片區建設,完善教育、醫療、商貿等基礎設施,提升片區功能品質和服務能級,吸引更多年輕群體安家落戶。聚焦產城、景城、人城融合發展,利用好七溝八梁地形地貌、生態水系資源,優化城市風貌和建筑景觀設計,整合歷史、文化等元素,加快引入文旅、康養、休閑度假等項目,聚人氣、匯商氣、興財氣,綻放北梁新魅力,逐步繪就獨具特色、美麗宜居的現代化新城的藍圖。
“2023年,東河區將加快推動城市更新步伐,升級‘硬件’、更新‘軟件’,外修‘顏值’、內塑‘氣質’,使城市建設不斷實現新跨越,城市更新外延不斷延伸,讓生活在這座老城區的每個人感受城市煥發的新活力,收獲幸福與喜悅。”東河區城管執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記者 康璐 通訊員 韓曉宏)
[責任編輯:任麗華]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