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一筆“炕頭賬”算出幾筆“幸福賬”鄂爾多斯
隆冬時節,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寒意漸濃,但在展旦召蘇木長勝村村民高二中家里,暖意融融,陣陣歡快的笑聲不時傳出。駐村第一書記與高二中一家圍坐在炕頭,一起算起了“炕頭賬”。
隨著主題教育的深入開展,連日來,達拉特旗154名駐村干部、895名嘎查村“兩委”干部和29名社區黨組織書記,進村(社區)入戶訪民情、察民意、解民憂,深入百姓家中暢聊十年來享受到的各項黨的惠民政策、利民項目,回顧十年來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教育引導廣大群眾由衷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
算出“回憶里的幸福賬”
2013年,村民高二中的妻子患上尿毒癥,開始了長期透析,每年僅醫藥費就需要支出10萬余元,在花光全部積蓄后還欠了外債。2018年,高二中家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醫療幫扶后每年醫藥費用實際報銷比例高達90%。同時,展旦召蘇木政府第一時間為其發放了產業發展資金,騎士、邦成等企業也實行了贈送、代養2頭肉牛并給予分紅的“贈養回購”幫扶,讓高二中當年實現脫貧。2019年,通過扶貧小額信貸和商業貸款,高二中又從四子王旗引進了240多只羊,搞起了養殖業。此外,他還承包了近300畝農田,喂養了19頭豬、5頭牛、100只雞,種養結合,凈收入達7萬余元。2023年,預計凈收入達12萬余元。
十年間,從因病致貧到脫貧致富,高二中只是達拉特旗農牧民脫貧致富的一個生動縮影。得益于“輸血式扶貧”和“造血式扶貧”相結合的政策,像高二中這樣的家庭不僅全部脫貧,還逐步發展起持續增收的產業,曾經的陰霾一掃而光,村民致富信心和干勁更足了,生活也變得更有奔頭了。
“我們的駐村工作隊員與群眾一起“憶苦思甜”,邊算‘炕頭賬’邊嘮家常、嘮政策、嘮變化。”達拉特旗包聯駐村辦常務副主任楊瑞介紹說。
算出“當下幸福賬”
“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這是達拉特旗入戶走訪的第一書記們近日聽得最多的一句話。
“去年光是糧食直補、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產業到戶獎補資金就有9000多元,真是不少啊!”長勝村村民邱樹自豪地說到。每到一戶,駐村第一書記、社區書記就與群眾一起梳理近年來黨和政府的各項惠民政策落實情況。
算好“小家”的賬,也算清“大家”的賬。賬單一梳理,以展旦召蘇木幫扶救助為例,2022年全年發放低保資金392.32萬元、五保資金135.39萬元、五保戶護理補貼57.72萬元、殘疾人補貼451.79萬元、長壽補貼277.7萬元,累計為79戶農牧民發放臨時救助款共46.33萬元。
一番番認真梳理歸納,通過讓老百姓看得懂、理得清的方式,一一列項解答,真正讓群眾了解黨的惠民政策“從哪來、為誰來、誰受益”。
通過算產業發展扶持賬,2020年起由展旦召蘇木黨委政府牽頭實施的專業化奶牛養殖項目,共投入資金1640萬元,發放15個村,產生定額收益共計81萬元。2022年起實施的金牛富農項目,創新利益聯結模式,充分利用金融等支持政策,脫貧戶將貸款投入騎士乳業,進行奶肉牛托管代養,一年可收益2.4萬元......
一筆筆資金牽動著一個個家庭,一項項產業溫暖著民心。與村民一對一、面對面的溝通,擺數據、列項目、嘮成果、舉實例,第一書記們生動形象地幫助群眾算明白了“當下幸福賬”,讓群眾知道“賬從何來,恩向誰報”,讓“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的信念在群眾中廣泛傳播。
算出“未來幸福賬”
不久前,隨著樹林召鎮大樹灣文化禮堂正式開館、共享餐廳宣布開業,村民有了新去處,也有了新期待。
在大樹灣村,“文化聚人”成了村干部和村民的共識。從組織豐富活動到展示鄉村文化,從傳播鄉風文明到宣講理論政策,從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到開展知識技能普及……文化禮堂的效用將不斷挖掘提升,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將不斷豐富。
“以后再也不用發愁每天該做啥飯了。”在大樹灣共享餐廳吃飯的老年人紛紛說道。共享餐廳菜品豐富多樣,除了葷素搭配的套餐,還可以選擇包桌點餐,讓老人們盡享口福。像這樣的敬老餐廳,達拉特旗2023年共建成16處。
只有算準“民生賬”,才能更好算出“幸福賬”。2023年,達拉特旗十三項民生支出50.71億元,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80.27%。城市更新新建改造市政道路及配套管網9.5公里,打通斷頭路5條,實施農村公路項目21個,總里程約127.7公里。新建“口袋公園”3處,新增及提升改造綠化面積30.4公頃,體育公園總投資3753.04萬元,總占地面積113.35畝。實施平房區集中供熱改造5000戶,改造面積約50萬平方米,硬化改造巷道20萬平方米......
算明“未來幸福賬”,讓民生賬有溫度、有謀劃、有盼頭。達拉特旗將進一步聚焦民生問題,統籌協調鄉村振興、鄉村產業發展、提升人居環境、文明鄉村建設等重點任務,理清發展思路,破解發展難題,向群眾說清楚、講明白當前鄉村發展規劃的重點和今后全面發展的方向,和群眾共同探討發展致富新路子,推動群眾腦中有“策”、手中有“賬”,對未來有盼頭、有希望,凝聚向美好生活奮斗的動力,在鄉村振興新起點上邁向更加美好的新生活。(郝永寬)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