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行 看振興丨尋找土默川平原的春天呼和浩特新聞
春天的土默川平原,風是強勁的,只有這樣,才能吹軟田間的凍土,吹開冰封的哈素海。但春意盎然的景色并非沒有,只需找對地方。
土默川平原的春天在一排排溫室大棚里。從呼和浩特市區出發驅車不到半個小時,就到了土默特左旗北什軸鄉卡臺基村,路邊一排排集中連片的溫室大棚從外表看平平無奇,但走進其中則別有洞天。
這些大棚溫暖舒適,果蔬種類豐富。低矮的綠葉中點綴著紅色的小果子,這是草莓棚;向上攀爬的藤蔓中掛著一條條翠綠的黃瓜,這是黃瓜棚;心形的葡萄葉像一只只手掌,藏在其中的青綠色小葡萄比米粒大不了多少,6月就能成熟……土左旗共有設施農業園區25處,面積3.78萬畝,共建成溫室大棚3810棟,分布在畢克齊鎮、北什軸鄉等地,大棚里果菜、葉菜、菌菇、水果應有盡有,春天就在這里。
3月29日,土默特左旗農戶正在育苗大棚內檢查果蔬苗培育情況,對多余雜草進行摘除。(受訪者供圖)
土默川平原的春天在大棚里打工的村民的臉上。當下正是草莓豐收的季節,鮮紅嬌嫩的草莓很快就從一壟壟翠綠的植株間,來到摘果工人的塑料筐里,隨后又進到精美的包裝盒里。阿勒坦農牧業發展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在土左旗共有3個設施果蔬基地,位于北什軸鄉卡臺基村的基地以草莓種植為主。這里的草莓進入采摘期后,可日產草莓約2000公斤,讓周邊不少農民在家門口實現了打工就業。
“在大棚上班好啊,既誤不了掙錢,也誤不了家里頭種地和發展家庭養殖,這個營生挺適合我們這些中老年人的。”已經在這里上了兩年班的村民趙玉花告訴記者,像她這樣的摘果工人有30多人,都是周邊村里的農民。
“2023年,企業僅向當地村民發放工資就支出500多萬元,今年的用工數量還將繼續增加,因為又有新項目投產了。”阿勒坦農牧業發展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執行董事王劍鋒說。
3月29日,土默特左旗阿勒坦設施農業種植基地的農戶正在摘收草莓。(受訪者供圖)
土默川平原的春天在前來大棚采摘的游人手里。每到周末,從呼和浩特市區驅車來這里采摘的游人就多了起來。
“周末帶著孩子去摘草莓、摘黃瓜,等到了6月,還可以摘葡萄,這種活動我們全家都喜歡,不僅能吃到新鮮美味的果蔬,還能讓孩子知道蔬菜水果是如何生長的。”呼和浩特市民趙勇說,他經常帶兩個孩子來采摘,既享受采摘的過程,也喜歡果蔬的味道。
3月27日,工人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敕勒川鎮只幾梁村年年有余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搬運化肥。新華社記者 貝赫 攝
在大棚外,土默川平原上也彌漫著一股風風火火的熱情。農民們在選購種子,農資公司在儲備化肥等農資產品,合作社也在張羅著檢修農機,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也進入尾聲。農時不等人,土默川平原春天的氣息越來越濃厚了。(記者張麗娜、王春燕)
[責任編輯:孫麗榮]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