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水為城市“解渴”包頭
工作人員監測各項水質指標,根據檢測數據及時進行調控。
春回大地,漫步在城市街道,樹木煥發新綠,桃花如約綻放。清水源源不斷,這些水從哪里來?助力城市增綠添彩的背后,是“看不見”的“第二水源”。近年來,包頭市堅持精打細算用好水資源,加強再生水利用,加快探索出保障高質量發展用水需求的“包頭模式”,堅決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為搶抓園林春灌的關鍵時期,包頭市再生水公司提前行動,精心謀劃,設施維護公司開展權屬區域內綠化供水管網檢修、維護工作,維修各類再生水井室8座、維護保養各種型號閥門23臺次、更換安裝破損缺失再生水井蓋7套,同時完成北郊再生水水鶴檢修工作,確保園林綠化正常澆灌。北郊水質凈化廠重點對市園林供水泵房各項設備進行檢修維護,及時更換易損消耗件,增加水質檢測頻次和送水泵房高低液位報警裝置。作為包頭市第一家再生水利用工程,北郊水質凈化廠于2004年建成后,開始為園林綠化和電廠工業冷卻供水。隨著設備的啟動,北郊水質凈化廠較去年同期提前11天向園林綠化供應再生水,保證綠植喝好第一口“返青水”。與此同時,在九原工業園區、包鋁園區及濱河新區設立的水鶴也開始工作,再生水實現了從“排水”到“高品質輸送”,城市“污水”也變成園林“活水”。
再生水作為城市的“第二水源”,水資源循環利用已經成為破解水資源短缺、水環境保護和水生態良性發展“三水統籌”難題的綠色可持續的解決方案。作為全國首批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城市,包頭市積極探索“精打細算”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的有效途徑。通過新建、擴建、政府移交委托運營等形式,包頭市再生水公司從最初的4座污水廠發展到現在的7座水質凈化廠,再生水供水規模也由2015年12萬噸/日增至2023年的32.35萬噸/日,實現再生水利用量逐步增加。2023年,再生水利用量3586.19萬立方米,利用率達44.54%,創歷史新高,成為包頭市穩定可靠的“第二水源”。
城市因水而興,因水而美。近年來,包頭市再生水公司緊盯重點工業企業用水需求,針對性實施提質增效技改項目,形成再生水直供工業企業全新模式。截至目前,包頭市再生水公司共服務用戶32家,其中工業用戶19家,綠化用戶13家;坐落在市五區的北方聯合電廠、包鋁電廠、東華熱電、希鋁電廠等8家電廠的冷卻用水已經全部用上再生水。2024年,再生水公司計劃新增再生水用戶5家,預計提高再生水用量約1400萬立方米。
大街小巷“奔忙”的灑水車,河道里的生態補水,工廠車間里的冷卻用水……如今,作為城市“第二水源”的再生水,應用越來越廣泛,在緩解城市供水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隨著《包頭市再生水管理條例》的正式施行,包頭市再生水管理運營進入了“有法可依”的新階段。176.26公里的包頭市再生水管線已初具供應“生態鏈”,基本滿足包頭市各個工業園區現有用水及意向用水企業用水需求?!皠悠饋怼钡脑偕畬⒗^續補給“生態美”和“生活美”,為城市“解渴”。(文/圖 記者 李春燕)
[責任編輯:任麗華]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