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供水“大變身” 老樓房告別“用水難”包頭
工作人員在智慧泵房巡檢調試。
隨著包頭市高層住宅占比越來越高,二次供水的水質、水壓以及設施運維管理、老舊設施更新等問題正逐漸成為民生關注的焦點。為了讓居民放心用水,享受優質的供水服務,今年以來,包頭市供水有限公司積極推動老舊小區二次供水設施改造,切實解決城市供水的安全問題。
老舊泵房問題多隱患大
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設施是保障城市供水“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一環,是關系百姓生活品質的大事。然而,不少高層居民小區二次供水泵房卻存在設備老化、無人監管、泵房臟亂差等問題,這給居民的供水造成極大的安全隱患。
4月16日,記者走進正在施工的番茄社區二次供水泵房改造現場。陳舊的設施已被拆除,工人正在做基礎施工,預計五月份將進行設備調試。改造工程負責人告訴記者,剛接手時,泵房內部漏水嚴重,機泵也銹跡斑斑,而且泵房門處于開放狀態,這給居民用水帶來安全隱患。
“前期我們對全市高層小區的泵房進行調研,發現不少泵房存在二次供水設施老化、跑冒滴漏嚴重、供水服務不規范、水質二次污染風險高、產權管理權多元化等問題。”包頭市供水公司二次供水管理辦公室副主任王燕告訴記者,由于很多老舊小區建設標準不一,設備保養不及時、安防系統落后,給居民用水帶來了安全隱患,二次供水設施改造迫在眉睫。
“為了保證居民的安全用水,供水公司自籌資金積極推動老舊小區二次供水設施改造,切實解決城市供水‘最后一百米’的安全問題。”王燕告訴記者。
二次供水改造的“包頭方案”
二次供水作為“從源頭到龍頭”水質安全的重要一環,改造工作關系城市供水保障和百姓生活品質。多年來,包頭在實踐探索中積累了寶貴經驗。
按照《包頭市城鎮二次供水管理辦法》,包頭市供水公司承擔起推動二次供水設施統建統管的責任。目前已完成21座泵房的設計方案等工作,寧鹿水岸等6個小區的二次供水加壓泵房正在進行改造,其他泵房改造也將陸續開工,第二批次改造正在進行選址和方案設計中。目前,由包頭市供水公司統建統管的新建小區二次供水泵房已建成32座,其中28座已正式投入使用。
在世茂云錦小區內,已經調試驗收成功的智慧泵房正在24小時高速運轉。嶄新先進的水泵機組,安防、水質在線監測設備,不銹鋼水箱內100多噸水充分保證停水時居民短時間正常用水。
作為二次供水設施的標準性工程,該泵站實現24小時無人值守、智慧化遠程監控。包頭市供水公司二次供水管理辦公室副主任王鑫要定期來這里巡檢,根據數據顯示調試相應數據。王鑫表示,新建小區泵房由水務公司統建統管,而老舊小區由于泵房已經建成,只能在原有基礎上進行改造,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改造難度較大,此次改造主要將原有老舊的二次供水設備更新為高效能的二次供水設備,全部實現標準化配置、標準化建設和標準化管理。同時,對二次供水泵房進行統一的環境提質改造,全面提升泵房的現場環境和安全防護能力。改造后,將引入智慧水務平臺系統對泵房進行遠程監控,實現故障及時報警、及時處理,進一步提升二次供水設施運行的穩定與安全。此外,24小時水質實時監測系統對水質全方位、不間斷監測,保證居民用水安全。
隨著包頭市老舊小區二次供水設施改造的推進,為老舊小區“量身定制”二次供水設施改造方案也有效落地。通過提升城市供水質量,解決老舊二次供水設備跑冒滴漏、高能耗無人管理、清洗消毒不及時等問題,改善和提升用戶家中的水質、水量和水壓,滿足廣大群眾從“有水喝”“水夠喝”向“喝好水”轉變的美好愿望。(文/圖 記者 李春燕)
[責任編輯:任麗華]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