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泉區:“一步到位”,讓“糧田”變“良田”呼和浩特新聞
高標準農田建設現場,現代農機農技正被廣泛應用。
近日,在玉泉區姜家營村4200畝糧食高產示范區現場,機聲隆隆,四五臺大型農機穿梭往來,在廣闊平整的田間大展身手。當季的農作物正在進行播種、施肥、鋪管。曾經需要“三步走”的工作,如今實現了“一步到位”。昔日不規則的農田已成為高標準農田:田成方、管相連、路相通,精準滴灌施肥……
正在現場指導工作的玉泉區農牧局干部韓樂向記者介紹,“以前,農戶們的田地分散,管理起來非常不便。現在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小田改成大田,傳統灌溉改成滴灌模式,原來的田埂、溝渠用于耕種,增加了耕地面積。由于對滴灌進行了水量和時間的精準把控,畝耗水量顯著降低,農業灌溉效率大幅度提高。通過精準灌溉施肥,預計農業用水每畝可節省約150立方米,糧食每畝可增產約100公斤。”
姜家營村4200畝糧食高產示范區是玉泉區2024年實施2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中的重點內容,該示范區充分發揮高標準農田“三打破、五統一”的作用,通過整合土地、新建農田水利設施、土壤改良、田間道路提升等方面建設,打造“兩增、四控、七配套”的高標準農田。
“姜家營村4200畝糧食高產示范區還采取了無膜種植,以杜絕塑料薄膜污染,從根源解決面源污染問題,起到保護耕地質量的作用。整體采取統防統治,由無人機統一噴灑農藥,針對病蟲害按需打藥,減少農藥使用量,做到安全、精準、有效用藥。可實現超長滴灌鋪設距離,自動化遠程控制,可實時掌握灌溉情況,減少田間障礙物,便于實現大田機械化作業。”在作業現場,負責該項目的中化現代農業有限公司內蒙古分公司技術人員古浩介紹,通過高標準農田的建設,可提高地下水灌溉水利用率,減少水資源浪費,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農藥使用量、減少面源污染,使其成為集良田、農技、智能化為一體的規模化經營示范區。
玉泉區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實施后,一條條筆直的機耕道,一塊塊整齊的高產田……如今在玉泉區,農田不僅“硬件”更新了,“軟件”也升級了。高標準農田建設不僅改善了玉泉區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了農民的收入,更推動了農業科技進步和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大幅提升了農機作業效率和水資源利用效率,農田綜合生產能力得到了進一步釋放,農田承載元素也更加豐富。(記者 阿柔娜)
[責任編輯:孫麗榮]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