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建設 促發展 惠民生 ——呼倫貝爾農墾特泥河農牧場有限公司科學統籌推動項目實施增效呼倫貝爾
豐收的笑臉 陳明 攝
喜逐顏開 陳明 攝
田園秋色美如畫 陳曉娟 攝
陳明
項目建設是農墾經濟的重頭戲,是產業發展的強大支撐。呼倫貝爾農墾特泥河農牧場有限公司堅定不移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結合公司“十四五”發展規劃,依托企業資源稟賦優勢、產業發展基礎和生態環境條件,進一步細化產業布局和功能定位,找準國家政策和經濟發展實際的契合點,用活用好項目政策,讓政策機遇轉化為驅動企業發展的產業優勢。
推進農業生產項目建設
保障糧食安全
保障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計,也是墾區之責。近年來,特泥河農牧場有限公司大力推進糧食生產的全程機械化和農業生產全面機械化,加大對農業生產關鍵環節的投入,提高薄弱環節的機械化水平,有效提高了公司農業整體生產能力。
特泥河農牧場有限公司提高機械化收獲水平,在秋收時節搶收搶種,也導致高水分糧食數量增多,對糧食烘干和儲存的技術和條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該公司根據農牧場糧食產量和秋收分布情況,統籌布局糧食烘干項目,分期分批在各單位添置風干倉、晾曬場、烘干設備。“及時烘干,安全入倉是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最后一個關鍵環節,既能起到確保糧食安全的作用,又能得到有效提高糧食品質的功效,解決好這件事的意義重大。”呼倫貝爾農墾集團公司董事、特泥河農牧場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牟春雨說道。今年,該公司新建日處理300噸含基礎干濕倉及附屬設施的烘干塔3座,新建水泥曬場1200平方米,維修麥場水泥曬場3500平方米。截至目前,烘干塔、風干倉儲設備已達到全覆蓋,有效解決了糧食收獲進場的后顧之憂,同時為打造特泥河糧食優質品牌奠定了良好基礎。
“今年由于秋季雨水較大,進場的糧食水分較高,多虧了新建的烘干塔,使我們降低了糧食的損失,確保收獲的糧食都能顆粒歸倉。”第三連隊黨支部書記李波開心地說道。機械收獲后的糧食被膠輪車立即送往麥場,在晴好天氣下,水分小的進行揚場、清糧,在水泥曬場攤曬處理;水分大的則充分發揮烘干塔優勢,進行烘干處理。將水分控制在15%至17%安全水范圍內的糧食,入風干倉短時間存放。烘干塔和水泥曬場的高效配合使用,成為秋收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加快道路項目建設
保障職工群眾安全出行
加強項目建設是保民生、促穩定,建設穩定和諧特泥河的關鍵舉措。近年來,特泥河農牧場有限公司經濟快速發展,現有作業區的人流、物流不斷增加,致使道路起伏不平、反漿現象嚴重。今年夏季,特泥河地區連降暴雨導致場部居民區排水溝積水嚴重,該公司所屬生產連隊部分道路橋涵損毀、田間路被毀,影響職工群眾正常安全出行,阻礙了秋收工作。
對此,該公司積極實施小城鎮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和水毀道路維修建設項目,在場部地區新建瀝青道路2.137公里,修繕排水溝、護坡1147.4米,室外排水128.3米。在秋收農忙季節,有效地減少了大型車輛在場區行駛頻率,保障職工群眾出行安全。“公司修繕的這條路特別好走,開車直接就能到養牲畜的地點,今后下雨天再也不為道路泥濘不好走而發愁了。”第十連隊養畜戶王愛菊說道。雖然只是修繕一條道路,卻真正解決了職工群眾出行不便的難題。“今年我們秋收搶收糧食全靠這條路,加快機械運輸的速度,確保更多的糧食顆粒歸倉。這條路不僅僅是運輸路,更是我們的安全路、致富路、幸福路。”第四連隊黨支部書記張廣健激動地說道。今年秋季雨水較大,道路的修繕使機械運輸糧食通行順暢,及時消除了秋收路面安全隱患,為秋收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了有力保障。據了解,該公司此次在第一連隊、第二連隊、第三連隊、第四連隊、第七連隊、第十連隊、場部新區北側修復水毀道路共計15.5公里、橋涵15處、防洪壩3.5公里,田間道路維修12公里。
加強民生基礎設施建設
保障職工生產生活品質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特泥河農牧場有限公司積極加強農業生產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農業經濟穩定發展,職工收入逐年增加,職工居住條件持續改善、健康保障水平穩步提升、生產生活設施日臻完善,廣大干部職工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增強。
在解決職工群眾最關心的生產生活設施改善問題上,特泥河農牧場有限公司出實招、見實效。今年,改善職工生產生活條件、惠及職工生產生活的項目得到落實和完善,新建食堂、標準化廁所、安裝暖氣管道、進行室內粉刷,還維修多處辦公室和宿舍的臺階、窗戶。在職工居住的樓房新區,維修多處塌陷地面,將標準化建設融入職工生產生活,營造了安心舒適的工作環境,獲得職工群眾一致好評。用貼心暖心的民心工程建設,為職工托起安居夢,讓每位職工開心工作、放心生活。
企業基礎設施建設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支撐點,是為經濟發展提供公共服務的硬件,加快推進企業基礎設施建設,配套完善綜合服務功能,是提升企業品質的基礎。“特泥河農牧場有限公司將進一步把民生問題擺在突出位置,切實以做強產業、做優品牌、做實基礎為抓手,牢固樹立‘抓建設、促發展、惠民生’理念,逐步改善基礎設施建設,增進民生福祉,提振企業精氣神。”牟春雨說。
[責任編輯:邢俊清]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