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格+志愿服務”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五虎山街道育紅社區構建群防群治工作機制烏海
為強化網格化管理,夯實“1+8+N”黨建工作模式,烏達區五虎山街道育紅社區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以網格化為基礎、以志愿服務為支撐,構建起“網格+志愿服務”的群防群治工作機制,使基層社會治理工作從一個“點”,一條“線”,織成覆蓋全域的一張“網”,有效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
為了進一步細化網格化服務工作,切實提升網格服務工作成效,育紅社區將人居環境整治、疫苗接種、老年優待年檢、高齡津貼周期認證等工作與網格治理工作充分結合,轄區網格員在入戶的同時積極開展各項惠民工作。在日常網格巡查工作中,網格員經常幫助行動不便、獨居老人整理家務等,充當居民貼心“服務員”,進一步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為了一點錢,破壞了兄弟情,你們好好想想值當不?有什么事坐下來好好談,沒有什么事解決不了的!”在董大姐平安工作室內,董秀芬正在耐心調解親兄弟因房屋界限產生的矛盾。董秀芬說:“其實許多矛盾的產生就是因為雙方沒有好好溝通,那我就當那個溝通的橋梁,耐心勸說和化解他們的問題。”董秀芬是育紅社區的一名網格員,她和同伴們身著志愿者馬甲、手持記錄本,每天都穿行在“網格”中,配合社區深入開展各項排查工作,是網格化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排查員”。
在疫情防控形勢嚴峻時,網格員加班加點對所有住戶進行核查,上報外地返烏人員信息;在疫苗接種宣傳動員工作中,她們積極動員,耐心細致地向群眾講解疫苗接種的相關內容;在巡查走訪中,她們仔細排查廢棄廠房大院、廢品收購站的消防器械、居民的煤氣罐等安全隱患,及時消除隱患,提升了轄區居民的安全感。
為切實提升居民獲得感,推進網格化管理工作的開展,育紅社區積極發揮“網格+鐵腳板”作用,線上線下同步開展日常宣傳工作。線下網格員與志愿者深入居民區、沿街商鋪、小樹林便民服務市場向群眾發放反詐、衛生健康知識、雙曬等宣傳單頁,在轄區醒目處張貼疫情防控相關內容宣傳海報、懸掛宣傳條幅;線上充分利用網格居民群、微信公眾號,轉發主流媒體的宣傳內容、分享最新政策法規,解答居民疑問,做到不留宣傳死角,為社區的美好建設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網格+志愿服務”工作以來,育紅社區進一步夯實了網格工作基礎,轄區7個網格已成為黨群面對面的“連心鎖”、社區問計于民的“聯絡站”,實現了民心在網格內凝聚,同時,進一步提升了為民服務實效。社區4支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服務隊和董大姐平安工作室積極發揮自身技能及優勢,為群眾提供政策、就業、文化娛樂、助老、愛幼等各類服務。通過面對面、心貼心的走訪服務,收集并解決好群眾的揪心事、煩心事、操心事,實現了“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網格+志愿服務’工作模式的實施,推動了機關、企業黨員干部‘下沉’基層一線、直面矛盾問題,提升了群眾工作能力和解決問題水平,現在網格員已經成為服務群眾的重要載體,老百姓‘有事找網格員、找網格紅’已經蔚然成風。”育紅社區黨委書記賀翠榮說。(段維娜)
[責任編輯:孟捷]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