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海勃灣區19所學校迎來首批輪崗交流教師烏海
“同學們,早上好!”3月12日早8時,在烏海市海勃灣區濱河小學團結校區,數學老師劉麗霞踏著上課鈴輕快地推開了門。“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成數’,誰可以告訴老師‘成數’的定義?”劉麗霞的聲音洪亮而溫暖……
劉麗霞在為學生上課。
劉麗霞原來是海勃灣區濱河小學的骨干教師,她從這個學期開始到團結校區輪崗交流。為此,她早早就開始做準備。“我要提前熟悉學校,了解這里的孩子,還要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備課方案,這些工作我在假期里就開始做了。”有著近30年執教經驗的劉麗霞,說起這次“輪崗交流”,她心懷滿滿的期待,也扛著沉甸甸的責任。
今年春季新學期,海勃灣區屬義務教育階段的19所中小學40余名教師輪崗交流,劉麗霞便是其中一位。劉麗霞告訴記者,除了日常教學,她還計劃在這里開設名師工作室,帶動學校的年輕老師一起學習、教研、探討,以此來挖掘團結校區教師的內在活力。劉麗霞坦言,輪崗交流對于烏海市實施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促進教育優質資源均衡配置意義重大。
輪崗教師在為學生上體育課。
記者從海勃灣區教育局了解到,這次輪崗交流的教師均已在開學前到位,是海勃灣區今年首批參與輪崗的教師,遵循“以人為本、骨干優先、協商選派、優質均衡”的原則,主要是以音樂、體育、美術、科學等學科的教師為主。“每所學校輪崗交流教師的人數須占符合條件教師的10%,其中骨干教師占比須達到20%。”海勃灣區教研中心主任史美娟告訴記者,教師輪崗交流優先在教育集團內的學校之間進行,同時也可由海勃灣區教育局根據學校的實際需求統籌安排,教師開始輪崗交流后,所教班級盡量是起始年級,交流期須滿三個學年。
海勃灣區教育局副局長谷雨告訴記者,今年9月,海勃灣區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小學將迎來全部學科教師的輪崗交流,進一步促進教育優質資源均衡配置,構建科學、規范、有序的義務教育學校教師輪崗交流機制,全面提升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
內蒙古日報·草原全媒記者:郝飚
通訊員:姜瑜
[責任編輯:段麗萍]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