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美起來、產業強起來、農民富起來!海勃灣區農區大地正在上演巨變烏海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新時代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任務。近年來,烏海市海勃灣區堅持把責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按照“生態、高效、特色、精品”都市型農業發展思路,大力發展特色、高效、精品農業,依托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和葡園綠道項目,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以點帶面推進美麗鄉村示范片區建設,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持續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如今,一幅村貌嶄新、產業發展、人民富足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在海勃灣區徐徐展開。
溫室大棚內葡萄長勢喜人。
小葡萄釋放鄉村振興大能量
春季正值葡萄樹萌芽展葉、枝蔓伸長的時節,加強葡萄樹春季管理,對提高葡萄當年產量和品質十分重要。前些日子,烏海市云飛鮮食葡萄室外種植基地的果農們已經刨土起蔓,讓壓埋一冬的葡萄藤破土露面,上架、綁扎,每一項工作都井然有序。
為助力葡萄種植戶豐產增收,海勃灣區發揮科技特派員的技術優勢,把技術送到田間地頭。烏海市云飛農業種養科技有限公司通過創建葡萄研究所,建立葡萄產業創新團隊和科研平臺體系,不僅為葡萄種植農戶帶去了新品種和科學施肥管理新方式,還引進了“T型架”技術與“綠色病蟲害防治技術”,持續優化葡萄種植產業。
去年,烏海市云飛農業種養科技有限公司帶動海勃灣區千里山鎮周邊各村種植農戶將葡萄畝產由2000斤提升至4000斤,葡萄種植每畝增收4萬元,架下綠色家禽一年可增收14000元至18000元,使葡萄產業真正成為鄉村振興、產業富民的重點產業。
海勃灣區大力發展設施農業。
烏海市云飛農業種養科技有限公司不僅與千里山鎮周邊各村葡萄種植農戶簽訂了保底價收購協議,同時還聯合團結新村、新地村等村集體,通過“資產租賃、入股分紅”等方式建設各類項目,由村集體經濟入股,年底無論盈虧固定分紅,村集體在入股后每年固定分紅達8.8萬元,既壯大了集體經濟,又防止了貧困戶返貧。
“公司采用‘互聯網+農業’的模式種植葡萄,既有經濟效益又有生態效益,為烏海市葡萄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業態。”烏海市云飛農業種養科技有限公司行政事務部經理魏通說。
為“葡萄之鄉”,海勃灣區立足“全國優質葡萄生產基地”的實際,在發展葡萄種植、擦亮葡萄品牌的同時大力推進葡園綠道、云飛現代葡萄產業園續建項目,繼續推進葡萄產品精深加工中心建設項目,使葡萄產業鏈得到延伸,產品更加多元,促進三產融合發展。經過多年的努力,漢森葡萄和葡萄酒通過歐盟有機認證;云飛葡萄被認定為內蒙古自治區著名商標;“烏珠葡萄”榮登“中國果品百強品牌”和“中國十大葡萄品牌”。目前,海勃灣區葡萄種植面積增至1.3萬畝,已建成葡萄酒莊2個,葡萄酒年生產能力1萬噸。
農文旅融合 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農文旅融合發展是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城市消費升級的熱點所在。近年來,海勃灣區聚焦農文旅融合發展新格局,依托鄉村生態環境與傳統文化優勢,以“農”為根基,以“文”為神韻,以“旅”為表達,走出了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農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路子。
葡園綠道促進農文旅融合發展。
在海勃灣區,全長16.8公里的葡園綠道宛若飄逸的綠絲帶,貫穿9個農業產業園和9500余畝苗圃。蒙根花水世界、云飛酒莊、田野、新時針等休閑觀光點分布沿線,新建的2個驛站、3個休閑廣場、10余處園林小品點綴其中,觀光、農家樂、采摘、露營、研學被串珠成鏈,成為人們節假日里游玩的好去處、聚集地。
2023年夏天,海勃灣區聚焦近郊游、鄉村游需求十分旺盛的實際,充分挖掘開發鄉村旅游資源,系統謀劃一體推進葡園綠道建設,積極培育“鄉愁經濟”新IP,把美麗鄉村的好風景轉化為致富新圖景。
自運營以來,這里先后舉辦了城市定向賽、健步走、自行車賽等多項火爆的體育賽事,帶來的人氣在不斷刷新葡園綠道“訪問量”的同時,也促進了文化體育與鄉村旅游的緊密融合,不僅成為市民享受高品質生活的新空間,也成為海勃灣區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的新路徑。
美麗的千里山鎮王元地村。
葡園綠道不僅是一條處處是景的生態景觀道,也是一條帶動農區居民增收的致富路。它的出現讓周邊的種植戶們感受到了“人氣流量”帶來的經濟效益,進而吃上了“文旅飯”、端上“金飯碗”。“有了葡園綠道,我們采摘園的游人明顯增加了,這更加堅定了我們發展采摘農業的信心。”團結新村同富農業合作社負責人牛尚海說。
鄉村美起來、產業強起來、農民富起來,隨著海勃灣區農業產業鏈條不斷“補強固延”,這里正在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內蒙古日報·草原全媒記者:郝飚
[責任編輯:段麗萍]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